西北重镇古城兰州的丧葬习俗:备丧

2022-01-09 13:32:23 

原标题:西北重镇古城兰州的丧葬习俗:备丧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便成了古人的正统思想。而儒家极力推崇以“孝”治天,主张“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百善孝为先”的孝道文化,孝文化遂成了社会伦理的核心。

“孝”主要包括“生养死葬”两大方面,故逝者葬礼的隆重与否,就成了考验儿孙孝顺与否的重要礼仪。在“事死如事生”观念的指导下,古人对逝者的葬礼,可以说是倾其所有,尽力而为之。

西北重镇古城兰州的丧葬习俗:备丧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传统葬礼仪式得到了大大简化。新的火葬形式、追悼仪式开始普及。但在古城兰州的民间葬礼上,仍然可见传统葬礼的遗风遗俗。接下来小编就跟大家谈一下,古城兰州的丧葬习俗——备丧。

兰州人的“备丧”主要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做寿衣,另一部分是盖老房。兰州人做寿衣比较讲究,通常年过六十的老人要在活着的时候提前做好寿衣,民间也称“做老衣”,做寿衣要选闰年闰月里的吉日,并由女儿制作,寓意为增福增寿,希望老人多活几年。

寿衣多为五件套或七件套,质料多为轻薄柔软的丝麻织品,讲究内棉布、外丝绸,忌用缎子(谐音“断子”,怕断子绝孙)面料,忌用斜纹布及黄、绿两色布料,特别忌用皮、毛质料。样式以中式大开襟为主,外罩棉袍,男以青黑色为主,女以红色为主,裤子是老式大裆裤,忌穿短裤和背心。

寿衣讲究穿单不穿双,一般有衬衣、短棉衣、罩衣、长袍、马褂或长罩衫、衬裤、棉裤、罩裤等。寿衣的衣袖要长,须将双手完全盖住;女寿衣中至少有一件必须是红色的,另外配有铺褥盖被、荷花枕头、绣花便鞋。

男戴小帽、女苫巾帕。鞋和枕头均要绣花,枕头的形状除一般的方枕外,还有锁子枕、荷花枕。男用枕头绣“寿”字,女用枕头绣“万”字,字周围再绣上花卉、蝴蝶等图案。

男戴软帽,式样各异,如瓜皮小帽,旧时秀才戴方形软帽等;女则头包黑丝手帕。逝者为男,则“女铺男盖”即由女儿做褥子,儿子做被子;逝者为女,则“女盖男铺”即女儿做被子,儿子做褥子。

盖老房(做棺材),棺材俗称“老房”。选做棺材的木料,俗称“材枋”,也称“枋”。其材质有“头柏、二杉、三松木”之说,因柏木棺材有防虫、防腐之功效,故为棺木中的上品。忌用柳、榆等杂木制作棺木。

制作棺材,讲究“铜帮铁盖豆腐底”,即棺盖最,棺底最薄。在棺材制作好以后,不能空放,要在棺材中装入粮食(实际是旧时存粮以备老人去世时发丧用),每年过春节还要在上面贴上祈寿对联。

为官者和富豪人家以柏木为棺,箍帮箍盖,虎头棺椁,彩画雕刻,或加“紫盖”。贫苦人家不得已用杂木作棺或用四块木板钉做的“匣子”。家境十分贫寒者便“软葬”,即以草席裹埋。

棺木色彩讲究大红色,上绘“前蟒后鹤”、“五龙捧寿”、“仙子祝寿”、“二十四孝”等图案,棺内裱糊,且漆丹红。兰州民间曾有蟒蛇为报妇人的养育之恩而在其死后前往墓穴陪葬的传说,从那时起,人们便将仙蟒画在棺材头部,此习惯沿袭至今,表达民间对仙蟒以命报恩的崇拜和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