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丧、压丧、路祭、谢纸 感受陕西人的传统葬礼——出殡

2021-11-21 18:12:18 

原标题:起丧、压丧、路祭、谢纸,感受陕西人的传统葬礼——出殡

陕西人的“下葬”也叫“埋人”,在关中和陕北的许多地方,起灵的时辰都安排在凌晨,也即要赶在东方微明至太阳出来是下葬,忌棺材见到太阳。而韩城及陕南的许多地方,多是午后起灵。

起灵时要奏哀乐,孝子在灵前烧纸,跪着哭请灵柩出门,这一仪式叫“起丧”或“出殡”。起丧时还要鸣放鞭炮,按照阴阳先生看好的时辰,先把灵柩移到门外,安放在棺罩内。

起丧、压丧、路祭、谢纸,感受陕西人的传统葬礼——出殡

棺罩也称“丧轿”,用木作架、前有龙头、后有龙尾。抬棺用的木AA称之为“龙AA”,寓意死者乘龙升飞,送往西天极乐世界去了。棺罩上有顶盖,四周有布帷,顶端插一纸制大鹤,意为送死者“驾鹤仙游”。再放一只公鸡,称为“引魂鸡”,据说亡魂如果迷了路,鸡叫一声便会清醒过来。

门外设置乡案,孝子们跪在两旁,亲友们焚香、烧纸祭拜于案前,此仪式在当地称为“门祭”。门祭结束后,由身强力壮的八个乡邻抬柩起灵,当地人称“八仙抬灵”。在陕南的白河县,出殡时孝子端一碗饭,在灵柩上绕一周,然后将碗打碎,意思是死者不再吃阳问的饭了,有碗到阴间去吃。

棺材抬起时,家中亲属要有一人坐在棺上,名为“压丧”,意思是把丧事压住,今后不犯重丧。灵柩出家后,路过同村居民门前,居民们要点燃柴火,意在防止鬼魂进入家门。

灵前系两条长约丈余的白布,孝子、孝孙手持哭丧棒,按辈分及长幼分前后顺序,弯腰牵引灵柩,古称“瑰绋”或“执引”。其他孝子男扶丧轿左,女扶丧轿右,徐徐前行。

在陕北许多地方,女孝子不送至墓地,只送至村外大路口便返回。灵柩前边由死者的幼子或长孙打着引魂幡,边走边撒纸钱,迷信的说法是向鬼神买路。再后为“香器桌子”,上放死者遗像或牌位,后面紧跟着乐人和丧轿。

丧轿后面是扛举铭旌、祭器、彩旗的仪仗队。长子手持哭丧棒,头顶纸灰盆,在出村后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将纸灰盆摔碎。这个头顶纸灰盆者,一般是丧管家产的继承人,其他人不可随便充任。


出殡途中灵柩不能落地,如必须停柩时,要停在离地约二尺高的两条长凳上。遇到十字路口,要烧化纸钱,名为“祭路”,据说是为死者烧买路钱。孝子一路恸哭,将灵柩送于墓地,卸去棺罩,孝男孝女跪在墓穴两侧。在阴阳先生的指导下,将灵枢吊入墓穴,再以红线从棺材上垂吊。用罗盘校正方位,名为“分吉”。

由长子进入墓穴,擦净棺木,棺上放铭旌、墓砖,上写死者生卒年月日。棺材左侧,用一红布袋,内装五谷杂粮,放在食品罐上,称为“粮仓”;右侧放一红木匣子,内装冥币,称为“钱库”,这叫“左仓右库”,意思是死者在阴间吃用有余。

棺材上还要摆上烟袋、茶具、旁边摆放陪葬的泥人、金童玉女、竹弓羽箭,墓角点“长明灯”。在延长县,阴阳先生还要在棺材上放一块“五雷瓦”,瓦上画有五雷咒语,上写“纳土大吉”、“人土为安”,意在镇风水、保吉祥。

一切安排妥当,孝子要倒退着走出墓穴,边走边用于草把墓中的脚印擦掉。填土时,如果死者是男,先由舅家填土三锨;死者是女,则由娘家先填土三锨,接着由孝子填土,然后再由乡邻填土。填累了,把锨放在地上,由别人接着再填,不能把工具传给别人,也忌从别人手中接工具。

在陕北延川县,出殡时最忌途中下雨,而棺材入墓后下雨,则视为吉兆,俗语云“若要贫、雨洒灵;若要富,雨洒墓”。因棺材的“材”字与“财”谐音,雨淋在棺材上,认为把财冲走了;棺材入墓后下雨,则“财”已深埋不露,后辈便可托死者的荫庇而发家致富。

在关中西部的凤翔县,向墓中填土时,丧家要朝空中撒“墓馍头”,填土者抢食,据说吃了“墓馒头”,托死者的阴德,可以长命百岁。在陕北的富县和陕南的勉县、南郑县一带,则是由阴阳先生手端木升,内装五谷,一边由墓前向墓后撒,一边念叨:“一撒风调雨顺、二撒国泰民安、三撒子孙满堂、四撒合家平安等。”

孝子跪地,两手背后,牵起后衣角,接阴阳先生撒的五谷,名为“接五福”,迷信者认为接了五福,蒙死者的福荫,就会兴旺富裕。填土时要鸣放鞭炮,孝子叩头烧纸,墓冢垒成圆锥形或椭圆形,高一米多,底部直径约两米左右。墓冢成形后,插上哭丧棒、引魂幡、岁岁纸,然后焚烧花圈及各种纸扎。返回时,男孝子要向村邻叩头“谢纸”,女孝子进村后要七步一叩首哭回家去。回至家门口,门外点燃柴草,人人须跨火堆进门,以祛除不祥。抬丧的“龙AA”,要放在外面日晒夜露几天才能拿回家去。

葬后从坟地返回,以酒席招待亲友乡邻,名为“谢孝”或“谢客”。关中有“八碗一品”、或“十三花碟子”席;陕北有“四碗”、“五簋”、“八盘子”等讲究;陕南有“八盘八品”、或“十全花”席等名称,以答谢前来吊唁的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