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人的入殓仪式 感受渐行渐远的丧葬文化

2022-01-09 13:31:46 

原标题:老北京人的入殓仪式,感受渐行渐远的丧葬文化

老北京人的入殓仪式,有小殓和大殓之分。小殓指净身穿衣;大殓指遗体入棺。随着火葬方式的推行,许多传统葬礼仪式,开始淡出人们的视野。接来小编给大家谈一下,老北京人的葬礼仪式——入殓。

【小殓】

小殓可以说是死者的第一个葬礼仪式了,其主要内容是净身穿衣。在人处于病危状态时,要把寿衣给他穿好。否则就会被认为没穿衣服走,等于死者赤身裸体到阴间去了。之所以临死前穿寿衣,是因为人去世后,尸体会变僵硬,不便于穿衣。

老北京人的入殓仪式,感受渐行渐远的丧葬文化

老人的寿衣俗称“装裹”,也即装老人的衣裳,有的生前早已准备好,以备不时之需。民间有闰月做寿衣的讲究,认为闰月时做的寿衣,可以为老人增福增寿。

寿衣的款式是有讲究的,有人选择清装(清朝官服的打扮)寿衣,男的棉袍、补褂,女的蟒袍、霞帔,用者多为满人或清朝官宦;有人选择明装(明朝官服的打扮),用者多为汉人。

平常人家的寿衣,主要是棉袄、棉裤、棉长袍,也即无论什么季节,一律要穿棉的。寿鞋必须为布底,底上绣出莲花的图案,表示脚登莲台(莲台是佛的座位),表示修成“正果”了。入殓时绝对不能给死者穿皮质品,认为死者如果穿皮衣、皮鞋等,下辈子就会托生成牲口了。

寿衣的内衣不能用纽扣,要用飘带代替,因为“钮子”与“扭子”谐音,担心后辈出现“扭子”;制作寿衣的布料,除“缎子”外,其他材质均不忌讳,因为“缎子”与“断子”谐音,担心死者后继无人。

寿衣面子材料多用春绸、湖绉,不能用夏季的衣料。同时寿衣的件数必须为单数,因为人们深信因间的吉利数字为单,所以要用单数。古时民间重视衾物,少则三铺三盖,多则九铺九盖(数量为单)。而贴身一层必须铺黄盖白,取“铺金盖银”之意。最后盖上黄料印有红色梵文经咒的“陀罗经被”(清代必须经皇帝允许,民国以后则无所限),被上压一面镜子和一个秤铊。

如果死者没有长辈,尸体就停放在堂屋正中,否则只能停放在偏房。尸体停放完毕后,灵床前要摆放临时供桌,桌上摆放租来的铜质塔形“长明灯”,里边用棉花芯蘸油燃点,不准熄灭,说是给亡人到阴间照亮的。同时桌上要摆一碗“倒头饭”上插三根秫秸棍,每根棍顶尖上插一个面球,谓之“打狗棒”,说是亡人到阴间经过恶狗村时用来打狗的,还有所谓“打狗饼”。

为了防止遗体变动,要用卷麻或绳索(满人用红线绳,汉人用素绳)将死者双脚捆上,谓之“绊脚丝”。还要防止猫、狗进入停灵的屋内。一切准备就绪后,小殓仪式基本结束。然后亲属跪在灵床前高声举哀,烧化纸钱,谓之烧“倒头”纸。并将用棉纸捻成的“灯花儿”,从灵床前一直摆到大门外一一燃点,谓之点“引路灯”。

有钱人家为给亡人免罪安魂,请来和尚、道士在灵床前诵念“倒头经”,随后将事先用彩纸糊好的轿车或轿子,在门前举火焚化,谓之烧“倒头车”、“倒头轿”。如系满人,这时门前即竖起高约三义的红幡。如系汉人,门外则挂起“挑钱纸”。即用一根裹了白纸的秫秸棍,挑上白纸钱,其张数要与亡人岁数相等,挂的位置是男左女右。

【大殓】

大殓称为“入木”,也即把死者的遗体放入棺中,大殓时死者的直系亲属都要在旁,谓之“亲视含殓”。大殓前要先搭好灵棚,有些因时间仓促,来不及搭灵棚,就先搭个布帐篷。总之停尸、停棺不能放在光天化日之下,也即要避免日月精华。

老北京人入殓的形式不甚统一,有把棺木放在灵棚内入殓的,也有在堂屋正中入殓的。入殓也有“高殓”、“低殓”之分。高殓即将棺材放在“交木”(从棺材 铺赁来的长凳)上,多系富户,而且还得有佛、道信仰的者,谓之“离地三尺即成神”。

寻常人家多为低殓,即把棺材放在地下。入殓时丧家要先用大烧纸包锯末子,亡人享年多少岁就包多少包,垫在棺底。然后,上头铺一层水红色的布,摆上七枚小铜钱,作北斗七星状(据说“南斗主生,北斗主死”)谓之“垫背钱”。入殓时,首先将亡人拌脚丝扯下来,然后由长子或承重孙抱头,其它子孙们在两边把衾单垫褥一兜,口喊:“爸(妈),请您迁居啦!”平平稳稳地放入棺内。

这时可从亡人身下摸出几枚铜钱。据说,这铜钱给小孩戴在身上可以避邪,没灾没病好养活。棺材里还可以放殉葬物,多是亡人生前喜爱的东西,如烟袋、烟壶儿、核桃、手杖之类。然后将所有空当都填满棉花和锯末子纸包,并将“打狗棒”放入亡人袖口里。若无殉葬物,至少也要在亡人手里搁一个小元宝或一块银元,也有放一块手绢的,说是不能让亡人空手走。嘴里要含一颗穿有红线的珠子,穷人家则含个茶叶包,这对孝子来说,叫做“亲视含殓”。女人头上不梳大头,挽个髻,戴个“观音兜”,插个九连环(通常由已出嫁的女儿给打)。躺在莲花枕上,讲究的还要有放脚的脚蹬子,也是莲花形的。

遗体放好后,即举行“开光”仪式,由长子用筷子挟着湿棉球,擦拭亡人的眼圈,口里念道: “净净眼,眼观六路”,再擦拭亡人的耳朵,又念道:“净净耳,耳听八方”;再擦拭亡人的嘴,又念道:“净净口,越吃越有。”最后,从衾单上撒下一小块布为之擦脸,随后用小镜子一照,转身为之摔碎。全体孝属一一向棺内探视,瞻谒遗容,转身大哭,谓之举哀,表示作最后的诀别。

之后,杠房的人即将“子盖”插上,再将大盖盖上,大盖上有三个木楔,(不能用双数) ,先钉上一个,留着两个,等出殡扫灵时再全部钉死,怕是有尚未赶回来的亲属,要求瞻谒遗容。在钉木楔时,长子即跪于地下大喊着:“亲人躲钉!”至此,大口仪式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