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蒙城县丧葬习俗 你了解多少?

2021-11-19 22:04:51 

原标题:安徽蒙城县丧葬习俗,你了解多少?

古语说,十里不同俗,蒙城被涡河一分为二,丧葬习俗也有不同,从大多数的丧葬习俗来看,无疑是受皖北主体丧葬下午的影响,带有很多的共性:

原创            安徽蒙城县丧葬习俗,你了解多少?

送终、报丧

老者临终,家属到场送别,咽气(“咽气”又称“落气”)后,即烧化纸箔,渭之“烧落地纸”或叫“落气纸”。替死者抹身、梳头、更衣后,将尸体移至堂前(靠左边),覆以被单,同时烧香焚纸点油灯。门上贴白纸,门前插自幡,以示邻里,然后向亲友报丧。

奔丧

死者的亲友接到报丧后,要及时到死者家中吊唁,至亲好友去时多给死者扎纸物(即社火);死者为男,则扎纸马、纸人;死者为女,则扎彩轿、纸人。另扎4筒彩幡,亲友奠仪以纸箔为主,交厚者多送挽幛(6尺黑布)。现在扎纸物、请响班的多为孝女。

入殓、守灵

棺木停放屋正中,将死者放入棺木叫“入殓”,死者脸蒙黄裱纸,背垫铜钱,口含铜钱,称“噙口钱”,手拿饼子,称“打饼子”。意思是人死了,灵魂要到地府报道,魂灵路过恶狗坡时,恶狗会上来咬,死者手里拿的饼子,是留给狗吃的,狗见了饼子,就不咬了。棺头点长明灯,置一小罐,插一双筷子,谓之“密封罐”。地上放一个土盆,谓之“老盆”,以备亲属吊唁烧纸之用,棺侧有孝子轮流侍守,朝夕不离,谓之“守灵”。亲友前来吊孝,由孝子,跪迎、跪送。若来女眷,则由死者儿媳或女儿至孝堂跪迎。

送汤(“烧铺”、 “髃铺”)

死者去世的第二天日晚上,由两人抬土罐(木桶),内装面汤,带上端菜托盘,全家人及亲朋好友随之,哭入附近神庙,或村外十字路口,俗称“送汤”。在路口焚烧死者被褥、衣服、鞋袜、席草之类,叫“烧铺”或“髃铺”。孝子等绕焚烧火堆三圈祷告,打碎土罐,举家痛哭,尽哀始还。

亲棺和封材口

出殡前,打开棺盖,让全家与至亲好友 一睹死者遗容,孝子及孙男弟女围棺痛苦,然后用铁钉把棺木封在一起,封棺时,孝子、孝女要高声呼叫,让死者躲钉。

出殡、安葬

出殡时,死者全家孝子及直系亲属以下都穿白色孝服,棺起身,长孙持白幡引路,孝子摔碎“老盆”,持哀棍(俗称丧棒)领棺下地,亲属亲友持纸人、纸马、幡幛等随后。至墓地,长子引棺先绕墓穴向左向右各转3圈,然后引棺入穴。葬毕回家,宴谢吊唁亲朋,次日,孝子到送礼各家叩头“谢孝”。到墓地送殡的多为男性,本地有女眷不能随棺下地的习俗,现在也有女宾跟随送殡的。

圆坟

葬后第三日,全家同往墓地,添土筑墓,并焚烧纸箔,围坟跪哭,称为“圆坟”。现在也有当天下午就圆坟的。

守孝

老人死后,儿女要穿孝3年,百天之中,孝子见人不分长晚辈,均向人叩头,以示行孝。守孝期间有3忌:百日内不剃头、3年元宵节不蒸灯、3年春节不贴红对联(当年不贴、第二年贴蓝或紫对联、第三年贴绿或黄对联)。

建国初期,民间仍沿用旧的丧葬习俗。1966年后,旧葬被废除,各种活动基本禁绝。民问虽仍土葬,但必须深埋。20世纪70年代,实行了丧葬改革,悼念死者普遍采用送花圈、开追悼会的形式,亲友左臂戴黑纱,向死者致哀。国家工作人员去世,大都火葬,城镇居民也有少数效法者,但仍以土葬居多。90年代后,城乡死者基本火葬后又土葬,丧葬礼俗部分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