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风俗

  • 一年立春两次有啥忌讳 立春民间风俗有哪些

    2022-10-17 11:23:23
    一年立春两次有啥忌讳一年立春两次说明这年是双春年,有双春年禁忌结婚的说法,其原因是不吉利,容易导致二婚。②另一种说法是“一年打两春,豆子贵如金”,说的是一年中如果出现两个立春,那么种植庄稼的粮食收成会减产,粮食价格就会涨价,所以有“豆子贵如金”的说法,不过这种说法也并没有什么科学根据。立春民间风俗有哪些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值得一提的是,立春这一日,中国民间“咬春”的另外一种食品是萝卜。
  • 民间风俗:随州节日礼俗

    2022-08-21 10:56:48
    春俗,在立春前一天,官吏迎春于东郊,远近老幼杂处观礼欢呼,以竞观为乐.立春之日,官吏亲击鼓三,然后鞭土牛,称之为"击春鼓". 元旦(农历正月初一),贺新年晨五鼓设香烛,陈果饼,酒食,拜神祉,依序拜尊长,非至亲不面贺,惟以红帖投其门中,通名候问,三日之后,亲友往来宴会为乐.元夕,吃粉团,演灯. 人日(正月初七),以七种菜为羹,视该日阴晴以占卜疾病祸福. 谷日(谷旦),以阴晴占卜年中农作物收成的丰歉. 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做豆糜加油膏其上群聚则食.其夕迎紫姑,以卜测蚕桑和其它事.在上元节前三日,剪
  • 立秋的民间风俗有哪些 秋季开始的习俗

    2022-08-07 10:07:31
    立秋,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的民间风俗有哪些呢,秋季开始的习俗。立秋的民间风俗有哪些1、贴秋膘由于夏天天热难免会影响人的食欲,所以会瘦下来。这些讲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为了不生秋痱子。因为在立秋后还有“秋老虎”一说,还会热上一段时间,所以盛夏的一些如痱子等疾病还会存在。比如,老苏州人在立秋这一天,就有早上洗温水澡的传统。
  • 2022立秋的民间风俗

    2022-07-18 10:25:56
    每年8月7日至9日是立秋。大家对于立秋的民间风俗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立秋的民间风俗,以供大家参考!立秋的民间风俗1、称水在以前的时候,宿迁老百姓要在立秋的这段时间用容器装满水,容器的大小是要一样的,然后开始称重。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的时速。其实,按气候学划分季节的标准,下半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22℃以下为秋季的开始,除长年皆冬和春秋相连无夏区外,我国很少有在“立秋”就进入秋季的地区。
  • 立秋过后是什么节气?立秋的民间风俗习惯

    2022-06-26 18:05:24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而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在民间,立秋有哪些传统风俗习惯?看完以下内容,你肯定可以更加了解立秋的风俗习俗。立秋过后是什么节气立秋过后是处暑节气,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而处暑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立秋:斗指西南;太阳黄经为135°。立秋是干支历申月的起始。公历8月22-24日交节。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每年立秋,随着果蔬的成熟,篁岭进入了晒秋最旺季节。立秋吃西瓜也是常见的江南习俗,过去在杭州一带流行食秋桃。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
  • 芒种节气民间风俗 安苗送花神都关键

    2022-06-08 14:46:49
    芒种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节气之一。安苗祈祷平安安苗其实是芒种时节特有的一个民俗。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芒种节气到来,果农会将不同的果树进行嫁接,使之结出的果实在形状和质量上得以互补。因到了芒种季节,毛虾正值产卵期,体质正肥,肉质正实,营养价值更好。人们将芒种期间晒成的虾皮称之“芒种皮”。
  • 枣庄端午节吃什么 北方民间风俗有什么

    2021-12-02 21:57:04
    说起端午节,大家都会想到吃粽子。的确,这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因为粽子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代表食物,然而除了粽子,各地其实还有其他的一些端午的美食。那么枣庄端午节吃什么?  枣庄端午节吃什么  枣庄端午节吃黄牛尾煮鸡蛋、粽子、五叶茶等。  黄牛尾煮鸡蛋  在枣庄市山亭区的集市上临近端午节到处都是卖“黄牛尾”的草药摊点。是鲁南地区的一直延续下来的民间偏方,延续至今已经成为该地区人们过端午节一项独特、不可缺少的民俗、民风。  北方民间风俗有什么  端午节在北方的民间风俗有小孩背符、背马、挂艾草等。
  • 正月初七的习俗是什么 民间风俗活动

    2021-10-01 15:16:45
      在民间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春节期间都会特别讲究一些事情,重视一些事情,那么正月初七的春节习俗是什么呢?民间风俗活动有 哪些呢?  正月初七的习俗是什么  1、戴人胜  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人日节时,汉族女子用彩纸、丝帛、软金银等材料制成小人的形状,戴于头上。此外,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视为“人日子”。
  • 66岁大寿与包66个饺子的民间风俗

    2021-04-10 21:34:43
    六十六饺子源于中国民间传统的风俗,在过去民间流传着“人到六十六不死也烂掉块肉”的说法,所以老人到了六十六岁生日的时候,儿女们就会用六两面、六两肉、包六十六个麦穗形寿饺给父母吃,麦穗、麦穗就是迈过这一岁的谐音。以求得平安吉祥,祝福老人健康长寿。人过花甲又称大六,在中国的传统纪年里,从甲子开始到癸亥止,刚好是六十年。中国的花甲子纪年是十个天干与十二个地支相配而成。因此,大寿之时就不会吃月饼。面条有长的含义,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长寿”,因此在大寿之时通常是吃面条或饺子。66又有六六大顺之意。
  • 正月初一的禁忌是什么 中国各地春节民间风俗有哪些

    2020-11-04 20:33:50
    正月初一的习俗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正、元旦、岁首、新正,或年、过年等,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历(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俗传正月初
共有10条信息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