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习俗

  • 民间丧葬习俗—出殡

    2021-11-19 21:52:48
    出殡时间确定以后,便要通告亲友,五寨一带称之为“送孝”。除宁武一带有“ 崖葬”习俗外,山西各地都通行“ 土葬”。这项仪式一般只限于正常死亡的中、老年人,幼丧及凶死者不举行。出殡这一天,亲友、邻里汇集丧家,祭送奠仪,以示哀悼。吊祭者公奠之后,死者的长子跪拜致礼,即身背棺木大头,在众人的协助下把棺木移出灵棚,俗称“出灵”。民间认为,摔破丧盆,死者就可以把所有烧化的纸钱带到阴间去用了。摔过“丧子盆”,出殡便正式开始了。
  • 农村丧葬习俗:丧服仪式 丧家必须穿戴丧服

    2021-11-14 12:38:43
    在丧礼中,晚辈给长辈穿孝主要是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每个家族成员根据自己与死者的血缘关系,和当时社会所公认的形式来穿孝、戴孝,称为''遵礼成服''。第一等叫''斩榱'',是五服中最重要的一种。''榱''是指丧服中披于胸前的上衣,下衣则叫做裳。次重孝服叫做''齐榱'',是用本色粗生麻布制成的。孙子、孙女为其祖父、祖母穿孝服;重子、重女为其曾祖父、曾祖母穿孝服;为高祖父、高祖母穿孝服均
  • 丧葬习俗:打坑出殡

    2021-11-14 12:36:25
    送完三,第二天清早就要出殡了,所以办丧事更加忙乎。然后孝子用镐头在中间刨下一块土坷垃放在一边,再画出打坑范围,这样其它人才能下手干,这种习俗就是“孝子不破土,别人不打坑”有“防碍”。过去“摔丧盆”还有个说法,哪个孝子“摔丧盆”死者所有留下的遗产归哪个孝子所有。杠头询问抬重各人妥当否,长子摔了丧盆起身扛幡引路前行。出殡时,路过营子里各家门口时,人家还要点着一堆火,意思是怕有死神烂鬼“妨碍”。
  • 浙江诸暨市民间丧葬习俗探秘

    2021-11-14 12:32:36
    等这些准备就绪后,成敛仪式开始,首先是“买水”。(实际上,为死者“沐浴”这一习俗相传久远。接下去的仪式是为逝者梳头。根据死者年龄数完整数,再数零头。(按照诸暨的习俗,家慈实足年龄75,虚岁76,逝世后加上闫年闫月报数为78,数到“七十五”“远”后,再数“七十六”“远”、“七十七”“远”,“材夫头”唱诺到“七十八”,众人便放声大哭。在旧时,这日晚餐,四方至亲友好均聚首,东家设酒席招待,谓之“吃成敛大饭”。诸暨民间有句俗语:“三坛不入木,四坛要吃粥。”
  • 丧葬习俗:人死后烧枕头

    2021-11-14 12:29:40
    地方风俗,有迷信在里面,是给死去的人送去的,让其在阴间安息。人过逝了,就经常躺着,到阴间也需要休息,休息需要枕头,所以把枕头烧了,让他带入阴间好安息。其实也是人们对死者的一种寄托和思念。古人认为人死了但灵魂还在,而且古人都比较念旧,所以认为人死了把他生前用过的东西烧掉他在所谓的阴间能继续使用他生前使用的东西。烧枕头,枕头是头枕着的与三千烦恼丝一起带走。
  • 丧葬习俗:“哭丧棒”的演变

    2021-11-14 12:28:01
    “哭丧棒”也叫“孝子棍”、“孝棒”、“哭杖”。四川成都一带叫“戳丧棒”;山东有的地方叫“哀杖”。关于“哭丧棒”的记载,最早见《左传-襄公十七年》:“齐晏桓子卒,晏婴粗(系衰)斩,苴(系圣)带,杖,菅屦。”鲁襄公十七年为公元前556年,可见孝子拄杖的习俗至今已2500多年了。《丧葬总图》诠释为:其哭杖,父用竹,取其节外著也。哭杖逐渐演变为只有象征意义的一头缠上白色纸花的哭丧棒了。哭丧棒也由以前守孝期拄着,变为棺木入葬后插在坟前了。
  • 西北丧葬习俗:亡人入殓 棺中还要放这些东西

    2021-11-14 12:23:21
    “入殓”是丧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仪式,与亡人关系亲密的孝子都要参加,而且必须有娘舅兄弟这些亲戚家人在场,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就不言自明了。那么,现在西北的土葬习俗中,棺材中除了放尸体,还会放些什么东西呢?除此之外,尸体与棺壁之间,还要放上用黄纸包好的松柏锯末或者草木灰,用来固定尸体,防止尸体晃动。一切安排妥当,这才能盖棺,西北俗称为“掩棺”。
  • 在传统丧葬习俗中替老人穿寿衣时不可以哭出声?

    2021-11-08 21:37:26
    长见识人死后的第一个仪式,是停尸,死者在断气之时,家人要往其口中放入一枚质地坚硬的钱币,有的会放金、玉等物,叫做“口含钱”。这个习俗从古代直沿用至今,村民说这样死者到阴间才不会挨饿、受罪。口含钱放入后,亲人用热毛巾将其擦拭身体,然后趁其身体未僵硬时,以最快的速度为死者换上预先特制的寿衣。替换下的衣服待安葬时烧掉。当医生告知病人不行了,家人在旁泣不成声。会让逝者在生死间绯徊,有甚者会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所以分人分事也分地方习俗,真情感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人是情感动物有时哭也是一种美德。
  • 丧葬习俗截孝 截孝如何化解

    2021-11-08 21:29:48
    而现今殡葬司仪和家属,为了快捷省事,直接用一块红布条,绑在了孝布上,这种方便之门,直接演化成了一种煞,截住了孝气,即被称为截孝。截孝在近年来日益常见,大家如果信仰这些,均应避免。一旦佩戴了截孝,可谓是祸延全家,不得安宁。截孝也包括,在胳膊上佩戴黑纱的情况和佩戴铁质孝牌的情况,均属截孝。若这三年之中,又再次佩戴了截孝和重孝,那么皆会火上浇油,雪上加霜,难以化解干净。在这里也告诉大家一个第一时间处理的方法,即一旦发现截孝,请马上用一张百元大钞,塞在红布条之中,一同绑在孝布上,然后马上找师傅详细化解。
  • 河北丧葬习俗:戴孝挂孝

    2021-11-08 21:24:17
    是为逝去人的哀悼与悲伤之情,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葬礼习俗,我们一起来看看河北文化中具有独特风俗的丧葬习俗吧。戴孝是晚辈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敬意而佩戴的用白布做成的丧葬饰物,最主要部分就是戴在头上的孝,逝者的平辈是不用戴孝的。出殡当天,逝者的儿子、儿媳妇和女儿们要挂白孝,直系孙辈要挂“花孝”。按照习俗,儿媳妇挂的白孝是由自己娘家提供(出资)的。所挂之孝,也归挂孝人所有。
  • 老家的丧葬习俗 总的来说 越来越简化了 没有那么多的繁礼了

    2021-11-06 14:06:37
    老家的丧葬习俗,总的来说,越来越简化了,没有那么多的繁礼了近日,由于天气的骤然转凉,许多老人 都离世了。这整个的过程叫“治丧”。至于说到现在的丧葬习俗,随着时代的前进,也来了不少个与时俱进。首先从治丧的时间上,就大大的压缩了。还有一桩演变,在治丧期间,为了昭告四方,也是为了造出一点动静和气氛,统统是用鸣铳报丧的方法。就是指治丧期间,吊唁宾客络绎不绝,丧酒有多达几十席甚至百余席的。亲友来吊唁,不论年长年幼,孝子均下跪相迎。
  • 丧葬习俗:烧了离门纸 逝去的人永远离开这个家

    2021-11-06 13:58:55
    随即,在停放逝者的两旁铺上麦草。五个七天祭日,要数五七最隆重。民间有“五七献鸡”的说法,即五七这天,亲人们还要给死者献上一只鸡。因为他爱吃鸡,于是逝者就托梦给活着的亲人,让在坟前供鸡,这样五殿阎君就会放过逝者。人们为了使亲人能在阴间免受刑罚之苦,便纷纷在五七这天供上一只白条鸡。
  • 吉林白城丧葬习俗 入土后第三天为圆坟日

    2021-10-30 21:38:32
    治丧治丧一般三至五天,也有七天的。死者停止呼吸后至出殡前,每天均要按饭时焚烧纸钱,要将烧化的纸灰包裹起来,男单女双,入殓时放在棺中带走。辞灵出殡前一夜晚要举行“辞灵”仪式。出殡第二天上午为亡灵出殡。境内忌妇女进入坟地。境内实行殡葬改革后,死者多为火化,取缔土葬,各殡仪馆均建骨灰存放室保存骨灰,农村虽然实行遗体火化,但绝大多数采取将骨灰安葬在集体公墓或祖茔。境内颇重视三天圆坟、头七、五七、百日、周年之祭。圆坟 入土后第三天为圆坟日。百日 逝者去世百天时,家人到坟上烧纸钱。
  • 广西柳江丧葬习俗

    2021-10-28 21:42:02
    “分经”后,由死者亲属把白布及陪葬品,放入棺内。停丧守灵 亡者遗体入棺后,将棺木置于堂屋正中叫“停丧”。柳江县对亡者的祭奠礼,是结合在请师公念经做道场当中进行的。葬后仪式分遗物 亡者生前所用的衣物,分给孝男孝女,被子、蚊帐之类分给送火的孝女,这是一般规定。孝期 老人去世后, 孝男孝女、孝子孝孙,从下葬时算起,少则戴孝36天,多则3年。丧葬 3至6年后,死者亲属在清明节这天或择定吉日挖坟开棺,把死者之骨骸捡收进一个瓦坛内,称之为“捡金”。至1985年,柳江县尚无火葬。
  • 陕西澄城丧葬习俗

    2021-10-28 21:32:26
    澄城丧葬习俗,七日纸、百日祭、周年祭、过三年。这些是澄城为记念长辈所定下的规矩。在烧七时,丧家要在大门口挂白纸灯笼,表示家有重孝。逝者死后百日头上叫“百期”,俗称“过百日”“烧百日纸”。澄城旧时丧葬礼俗,孝子在逝者出殡前,不到别人家去、不剃头、甚至不洗澡,也不换衣服,谓之“守灵尽孝”。两周年是死者的第二个忌日,孝子只烧纸。澄城逝者脱服日,儿子白天设宴待客,晚上张灯结彩,请自乐班唱地方戏,或放映电影。从此守孝期满,孝子恢复正常生活,死者也不再享受特殊祭祀,除年节祭拜和清明扫墓外,不再举行其他悼念活动。
  • 平度农村丧葬习俗

    2021-08-11 21:01:38
    一般的礼仪,人死后,当日入殓,将死者牌位送往土地庙,家中设灵堂,摆祭品,子女亲属着孝服守在死者遗体之旁,烧香叩头。二日晚,扎纸马、纸车、纸童男童女和亲友赠送的香纸一并在土地庙前火化,叫“送盘川”。葬后第二天,子女为死者“圆坟”。此后每年于死者去世之日,祭扫一次,称“烧周年”,至烧完3周年为止。建国后,政府提倡丧葬从简。拆除土地庙,旧的丧葬礼仪大部分废除。70年代实行火化,农村有的将骨灰盒送骨灰堂,有的将骨灰盒按土葬仪式埋葬,依然“烧七”、“烧周年”。
  • 连城县丧葬习俗

    2021-07-04 20:56:47
    连城旧式的丧葬礼仪大体沿袭先秦的程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风俗的变化,而有所改革。外氏到丧家,男、女均坐轿。出柩 死者年满六十,就算有寿。连城还有“犯七”的忌讳,以犯“三七”最好,有利生人,犯“七七”不吉利须要走“七”,即生人须于这天避开住地。首七一般同出柩连在一起,没有另外举行。五七完后,整个丧葬过程基本完成,六七、七七只烧包、烧纸。以上习俗虽然目前仍流行于民间,但已有所简化。在知识界和干部队伍中多提倡薄葬,有的还将死者遗体火化。这些丧事新办,对革除旧习产生良好影响,意义深远。
  • 新乡一带的丧葬习俗

    2021-05-14 20:40:47
    在尸骨未寒时,亲属要为死者浴尸。浴尸毕,古代有捆殓之俗,称“袭绞”,即用布条裹尸。寿衣的层数多忌偶数,一般是上衣七重,裤子五重。寿衣却不忌讳双数,60岁以上死亡的男女一般是上下各6重。一边穿,一边哭喊,告诉死者穿第几层了。母亲去世,由女儿负责穿寿衣,若无女儿者,由义女承担,死者所戴耳环等装饰品由穿寿衣的女儿所得。死者所盖布单由女儿购买,俗称“水被”。民间普遍流行“殓忌裘”的习俗,即不用裘皮物作殓服,此俗源于佛教来世转生之说。福州一带在死者口中放一个熟鸡蛋,并用口罩或白布绑牢,以防秽物从口中流出。
  • 固始县的丧葬习俗

    2021-05-14 20:37:01
    在土葬时期,固始县的葬俗比较复杂。如当天挖,则不必放物品于坑中。除正常安葬外,固始还有两种与别地不同的习俗,一是“丘棺”,在应该安葬的期间,如果择不到好日子,或一时找不到“吉利”的墓穴所在地,或父母新亡不足百日等情况,就要先把死者的棺“丘”起来,即临时盖以小屋,把棺存放起来。直到择好合适的日子再正式安葬。还有一种习俗,即人过50岁以后,儿女及亲戚每逢寿诞之日,要敬献果食烟酒之类为寿礼,在寿礼中有一种特殊的礼物,就是青砖(或青瓦)若干块。将死者棺木放好后再封口。这种习俗群众谓之“生祭”,或“生葬”。
  • 民间风俗之藏族丧葬习俗

    2020-08-24 10:57:21
      土葬本来是藏族原始固有的葬俗。但在盛行天葬以后,西藏则改变了认识,以为土葬是最坏的一种葬法。一般用于麻疯、炭疽、天花等传染病患者的尸体,或者强盗、杀人犯、被刀杀死者的尸体。西藏和平解放前法律不允许他们天葬或水葬,只允许挖坑埋进土里,意思是灭其根种。土葬之俗,主要在四川甘孜和阿坝两自治州部分地区流行。德格县城一带葬地比较固定,葬坑为深约1.5米的圆锥形,下略撒五谷,尸用布包裹,尸呈面西而坐式放入
共有40条信息2/2首页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