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歌全文意思和该干些什么

2023-10-20 11:15:14 

【二十四节气歌全文意思】

二十四节气歌全文意思和该干些什么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全文意思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署相连。

分别指立春、春雨、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春:就是指春季的开始。

春雨:指的是雨水量渐增,空气湿度不断增大冷空气活动频繁。

惊蛰: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春分:春分到来,昼夜平分,几乎等长。

清明:清明之际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天气晴朗,各种草木生长茂盛。

谷雨:谷雨到来后,雨量充足谷类能够茁壮的成长。

立夏:指的是夏季的开始,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麦类等夏熟作物这时候颗粒开始饱满,但是还没有成熟。

芒种:这时候有芒麦类作物已经成熟,人们可以收割以后把种子收藏起来。

夏至: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

小暑:开始入暑,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开始变的炎热了。

大暑: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热的时刻。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分别指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秋:秋季到来,草木开始结果,进入了收获的季节。

处暑:指的是炎热的暑天结束了,天气开始变得凉爽。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晚上离地面比较近的植物上水气凝集成白色的露珠。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气温继续下降,露水有寒凉的气息。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指的是冬季的开始。

小雪:气温下降,开始下雪,雪量小。

大雪:雪量增多,地面积雪。

冬至: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小寒: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之中最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歌全文意思和该干些什么】

立春:(2.4)

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22℃为春天,根据这一标准,浙北春天一般始于4月初。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春季也提早来到。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多样,对于春天的始日,各地相差甚大,华南各地入春最早。

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3~4℃,降雨量20~30毫米国。

麦田清沟沥水防渍。

油菜追肥,排水,中耕除草,重施迎苔肥。

雨水:(2.19)

冬去春来,气温回升,湿度增大,江南一带,雨日和雨量都有明显增加,确也名符其实。

但是初春的天气乍暖还寒,变化无常。

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5~7℃,降水量30~40毫米。

其时大小麦陆续进入拔节孕穗期,看苗施肥,清沟排水,加强油菜的田间管理。

惊蛰:(3.5)

天气谚语: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沪);惊蛰闻雷声,全月雨轰轰(浙、鲁)

惊蛰滴几点,九九倒回转(甘)

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7~9℃,降水量30~40毫米。

麦田要加强肥水管理,看墒(土壤有效水含量的经验判断方法俗称田间验墒,将土壤墒情分为5种类型,即汪水、黑墒、黄墒、潮干土和干土)、看苗、看天浇灌拔节肥、拔节水。

油菜施苔肥。

早稻准备育秧,植树造林。

春分:(3.20/3.21)

日光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昼夜时间几乎等长。

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8~12℃,降水量40~60毫米。

长江两岸自南到北,早稻先后浸种催芽,开始塑料薄膜育秧(防寒潮),抓冷尾暖头抢睛播种。

继续管好小麦、油菜和做好植树造林,改善、保护生态环境产,调节气候。

清明:(4.5)

我国黄河流域冰雪融化,草木繁茂,自然界空气清新明洁,宜于踏青。

从气候上分析,气温进一步回升,如受暖气团控制,遇上暖好天气,江、浙、沪、皖最高气温可升至25℃以上,当遭到较强冷空气影响时,最低气温可降到5‘、1以下,因此,乍暖还寒仍是这个节气的主要特征。

从降雨来看,本节气内点雨未下有之,节气平均雨量60~70毫米。

平均气温可达12~15℃。

大江南北都进入了农忙季节,早、中稻先后播种,小麦拔节,油菜扬花,田间管理不能放松。

玉米花生播种。

谷雨:(4.20)

清明过后,雨水增多,有利谷物生长,但是,有的年份此时滴水不下,甚至从清明到立夏一直不下雨,出现春旱,这对农业生产影响是很大的。

越冬作物需要雨水以利返青拔节;春播作物播种后需要雨水才能保证出苗率高。

一般本节气降雨量为70~80毫米,日平均气温14~18℃。

此时,正是农村准备割麦、插秧、种棉的大忙季节。

立夏:(5.5)

暮春方去,新暑初回,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但根据气象学划分,候温(5日为一候)高于22℃时为夏季的标准对照。

此时,只有以南真正进入夏季。

有的地区四季不明显,如黑龙江省的爱珲以北和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根本没有夏季。

立夏节气所反映的夏季开始主要是指黄河以南地区。

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19~22℃,节气降雨量为90~110毫米。

春花作物进入黄熟阶段,要及时抢晴收割。

立夏过后浙江将进入雨季,梅雨汛期开始,要做好防汛准备。

小满:(5.20)

“小满”是指黄河流域麦类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还未成熟,所以称小满。

但是浙江此时春花作物籽粒已饱满成熟,农村一派丰收繁忙景象。

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在20~23℃,节气降雨量为50~70毫米,与前后节气相比降雨稍偏少。

但华南地区却先后进入雨季。

大江南北夏熟作物先后成熟,抢晴收割。

北方地区需加强麦田后期管理。

春玉米、高粱、中耕、除草、培土尤其重要。

芒种:(6.5)

芒是谷实尖端的细毛;小麦、大麦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紧张的夏收开始了,同时又是夏种比较繁忙的季节,所以芒种又称“忙种”。

民间还流传着“春争日,夏争时”,“小满天赶天,芒种刻赶刻”,“麦熟一晌,龙口夺粮”。

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23~25℃,节气降雨量为50~90毫米。

要抓紧早稻培育管理,及时耘田、烤田提高土温,注意防治病虫害。

适时播种晚稻。

夏至:(6.22)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全年白天最长。

北京白天有18小时。

往后,白天开始慢慢变短。

但此时不是最热的时间,我国南北温度相差很小,不过10℃。

多数年份降雨量100超过毫米,日平均气温24~28℃。

要不失时机加强夏季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防治病虫害。

小暑(7.7)

“小暑不算热,热在数伏天”。

7月是全年夏季风最强盛的时期,副热带高压笼罩江南,正常的情况是高温少雨为主要特色。

日平均气温28~31℃,降雨量减少,一般60~80毫米。

小暑面临着梅汛和干旱的转折期,各地在抓好防汛的同时,要及时掌握气象预报信息,加强蓄水防旱,力求做到防汛、抗旱两不误。

大暑:(7.22)

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是炎炎盛暑,这个节气对全国都适用。

从降雨量来看,北方雨季已经到来,降雨量增多。

长江流域梅雨结束,伏旱抬头,晴热少雨。

在华南此时东南季风带来南海上空的水汽,降雨量仍比较多,本节气浙北降雨量20~50毫米。

日平均气温27~31℃,是全年最高的时段。

喜温作物,行长速度之快达到了顶峰。

水肥田间管理一定要加强。

晚稻插秧应抢在立秋之前。

立秋:(8.7)

黄河流域真正的秋天要比立秋晚一个半月左右,长江流域要推迟一个半月到两个月。

江南仍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大地上积蓄的热量,一时尚不能散尽,所以还有秋老虎的暑热。

雨少年份常有伏旱出现。

日平均气温29~27℃,开始呈下降,雨量80~100毫米且分布不均匀。

对晚稻要中耕除草,发生旱象要灌溉。

秋播要抓紧。

棉花摘顶,促进秋桃(棉)发育。

处暑:(8.23)

江南有些地方仍炎热不减,故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之说,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25~27℃;冷暖空气又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相遇,进入秋雨期,选题为80~120毫米。

这时晚稻正处于生长关键时期。

白露:(9.7)

全国各地气温下降加快,天气转凉爽,“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随着季风转换,日照渐短,强度变弱,冷空气开始向南活动,全国大部分地区秋高气爽,连我国西南地区日平均气温也降到22℃以下,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21~24,降雨量70~90毫米。

棉花分批采摘,秋玉米等作物加强后期的田间管理。

秋分:(9.23)

太阳直射点又回到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

从气候学的角度分析,秋分以后,北方冷空气活动日趋活跃,有时一场西北风便可吹尽夏暑迎来秋凉。

按常年规律,江、浙、沪的入秋期在9月底至10月初。

我国东北、新疆等地多半在8月中下旬入秋,黄河下游地区9月中旬入秋,华南大地10月底到11月都会有秋凉的感觉。

继续抓好晚稻田间管理。

棉花选种收花。

冬小麦、油菜做好播种前的准备。

寒露:(10.8)

此时,北方冷空气热力增强,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冷的高气压控制,雨季结束,经常晴空万里,日暖夜凉,日温差大,有利晚稻结实。

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16~19℃,降雨量继续减少,约15~30毫米。

寒露节气是长江流域直播油菜适宜期,江北地区开始播种冬小麦。

霜降:(10.23)

从黄河流域看,初霜一般出现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气非常吻合,全国各地的初霜日南北相差很大,如东北的长春,在秋分时就有了初霜,而南方的广州,通常霜是罕见的,即使有,到冬至才见初霜。

此时,长江中游地区日平均气温14~16℃,降雨量20~30毫米。

要加强油菜、田园蔬菜的培育管理。

森林防火的资金积累工作也要尽早落实。

立冬:(11.7)

黄河中下游开始结冰的日期是11月1~11日,与立冬是一致的,但在长江流域,真正的冬季要比立冬迟半个月左右;而青藏高原上是“六月暑天犹着棉,终年多半是寒天”;在广州至南宁北回归线附近冬无几日;海南省长夏无冬。

所以立冬这个节气不适用于全国。

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10~13℃,降雨量20~40毫米。

搞好晚稻的收晒。

做好冬小麦播种的扫尾工作。

小雪:(11.22)

由于北方冷空气热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

黄河流域在小雪节气,一般开始下雪。

就全国而言,长江流域平均情况2月中下旬降雪;东北地区的初雪要提前到11月初以前;在福州、柳州、百色以南,是终年不见雪的。

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7~10℃,降(雨)雪量10~20毫米。

做好牲畜保暖越冬工作。

大雪:(12.7)

此时,地上有了积雪,黄河中下游地区,各地12月的积雪日数比11月要多一倍,甚至多四倍。

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下降到5~8℃,降雪(雨)量10~20毫米。

要加强冬小麦、油菜等春花作物的田间管理。

冬至:(12.22)

阳光直射南回归线附近,北半球白天最短;其后阳光直射位置背移,白昼渐长。

“过了冬长一针,过了年长一线”。

此时,北方冷空气强盛,标志着寒冬将至,最冷的时节来临。

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2~5℃,降雪(雨)量10~30毫米。

加强冬小麦、油菜等春花作物的田间管理。

小寒:(1.6)

气候变化除了其自身周期性的变化外,人类活动的深度、广度、力度以及大气环流异常、火山喷发尘烟等诸多因素,影响了气候固有的周期化变化规律。

致使过去连续出现14年的暖冬现象。

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1~3℃,江北0℃以下。

降雪(雨)量10~30毫米。

大寒:(1.21)

此时在“数九寒天”,实为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再往后便是“水暖三分”的立春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1~3℃,降雪(雨)量10~30毫米。

主要农事活动:积肥、造肥,冬修水利扫尾,开始绿化植树,清理改造鱼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