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灶爷什么时候送 迎神送灶过小年是怎么来的?

2022-08-18 10:51:42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农历腊月二十三是祭灶节, 也是“小年”。

小灶爷什么时候送,迎神送灶过小年是怎么来的?

民读有曰:“二十三,祭灶关。”人 们会在这一天打扫卫生,吃糖瓜,送灶神升天。

这里 的灶神又称为灶王爷或灶君,负责掌管各家的灶火,监察和保护每家每户。实际上,祭灶这个习俗历史非 常悠久,在周代时就已经形成了。

祭灶最开始的功 用,是对教会人类吃熟食的“先灶者”进行纪念,因 此也叫做“纪灶”。一般来说,夜幕降临后祭灶仪式才会开始,等到 供奉完毕,烧掉在家里贴了一年的灶君神像,便是把Y 灶王爷成功送到了天上。

人们还会默默祈祷,希望他 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好话,求得一家安康。 供奉用的糖果一般会分发给小孩子,这也是有讲不 究的:一是为了粘住小孩子们的嘴,以免他们在过春节时说出不吉利的话;二是古人认为这种糖果能够帮 助小孩子们健康成长,民谚所说“吃了祭灶果,脚骨健健过”,就是这个意思。

送灶节是个什么样的节日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前后,民间有祭祀灶神的风俗,不少地区以腊月二十四日前后为小年, 因此,送灶节又称灶神节、灶王节、小年节、小年等。

灶神俗称灶君、灶王,也称东厨司命。因有火而后才有灶,故灶神的前身为火神。

文献记载 最早的灶神就是火神。 民间有给灶去灰、屋去尘,准备特殊祭品祭灶神等节日活动。

用黄羊祭灶最早见于东汉。 后来全国多数地区祭灶用灶糖,其他祭品则因地而异。

不少地区在祭灶之后,过小年。I “二十三祭灶王,一碗清茶一碟懈。”

“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 旧时,每当腊月二十日过后,孩子们就唱起了上面的歌谣,并且盼望着大人们快些买回糖瓜 来。

“糖瓜”是一种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黏性很大的糖,将其抽为长条形的糖棍称为“关东 糖”,拉制成扁圆形的就叫作“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很坚实, 里边又有一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

但其在屋子里遇热后就变成了又黏又 硬的糖疙瘩。 这种黏性很大的麦芽糖,晋代《荆楚岁时记》中就有记载,当时称为“胶牙饧”(音 形)。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道:“岁盏后推蓝尾酒,春盘先劝胶牙饧。”由此可见,在唐朝时它已 与美酒一样,成了春节期间必备的佳品。

到了明清时代,麦芽糖又被派上了新用场,成了祭祀灶 王爷时粘糊其口的武器。 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 了 “东厨司命”。

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看着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把好事坏事都 详细记录下来,到了腊月二十三日就回转天庭,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各户的善恶情况,到了腊月 三十晚上再返回人间,根据玉帝的旨意惩恶扬善。 所以人们在腊月二十三日祭灶,并把又黏又 甜的糖瓜献给灶王,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

儿童则把这一天当作 春节的序幕和“彩排”。天一黑,就放起了鞭炮,在鞭炮声中家中的男主人把糖瓜一盘、清茶一 碗供在灶王像前,点上蜡烛和线香,祈祷行礼后,把灶王像从墙上揭下来烧掉,再把茶水泼在纸 灰上,糖瓜则由孩子们抢着分而食之。

民间祭灶时,一些地区还有特殊的习俗,如南宋临安府有吃“人口粥”的习尚;湖南永州地 区民间祭灶时,更有合家同食“口数粥”的风俗。民间认为,腊月二十五日,为玉皇下凡巡视人 间的日期,因而才在此日迎玉皇,做“口数粥”。

其实这种粥就是红豆粥,来源已久。 赤小豆粥 有驱疫的作用,原本是正月七、七月七、冬至节的饮食,后来成为道教移至腊月二十三祭灶和“接 玉皇”节日中的饮食习俗。

为什么小年要祭灶王爷

相传这一天灶王爷要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家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辞灶便是送灶王爷起程。为了让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说自己家的好话,有的用胶牙糖敬他,使他只能说甜言蜜语;有的用酒糟涂在灶门,醉得灶神不能乱说话;有的用黄羊祭祀,让其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

所以,过小年“祭灶”是一个很重要的活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习惯将腊月二十三视为小年。

小年又叫祭灶节,是一项在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在河北石家庄一带,腊月二十三黄昏,家家户户都会在灶王爷神像前烧三炷香,供上水果、糖瓜和喂马的清水草料。

烧完香,还会揭下一年来烟熏火燎的灶王爷画像焚化,祭灶人边烧神码便念叨,祈求“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灶王爷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专司饮食之神,是家家必供的一家之主。

对灶神的祭祀源于对火的自然崇拜,后来发展成祭祀先炊之神,汉代以后受神仙思想及道教影响,灶神成为专司监察善恶、掌管家庭成员命运之神传说这天,灶王爷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人们为了防止灶王爷在玉帝面前说自己家的坏话,每到过小年这一天,就想各种办法来讨好灶神。

有的用胶牙糖敬他,认为这样可以把灶王爷的牙齿粘住,使他只能说甜言蜜语;有的用酒糟涂在灶门,这叫“醉司令”,醉得灶神不能乱说话;有的用黄羊祭祀。灶神受到人们的特殊招待,“吃了人家的嘴软”,当然就不好讲坏话了。

一般人家在灶台附近贴有灶神画像,有时还有灶王奶奶画像陪伴,经过一年烟熏火燎,画像已旧。要把旧像揭下用谷草为灶神扎草马,为了让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就用一块黏稠的糖瓜粘在他嘴上,然后和草马一起烧掉。

这个过程被称为辞灶。新年后再买一幅新画像,将灶神请回贴上。

在中间这几天内,由于没有灶神的监督,一般人放量暴饮暴食、聚众赌博,放纵自己做一些自己平时也认为不应该犯的小过错。民间供奉的灶君神码各不相同。

一种为灶神夫妇形象,神案前有宝马驮着钱财珠宝,两旁有门神侍立,画面两侧又竖排绘有八仙形象。灶王府上方置当年节气表,装饰二龙升腾及快马报事的使者奔向南天门的图像。

另一种双座灶君神码中仅刻灶君夫妇而无属吏仙童,但神座下端有牛郎织女图像,有祈祝农业丰收、丰衣足食及家宅和美之意。最有意思的是那种线墨版的灶君像。

灶神两侧有两位夫人,神案下方为大门,有秦琼、尉迟敬德守卫,又有马童牵着马。在民间,灶王爷的传说也很多,家乡一带流传着这样一段故事。

说灶王爷叫张生,家大业大,媳妇李氏孝敬老人,持家有方,甚是贤惠,美中不足的是不生育。过了几年,张生娶了第二房媳妇郭海棠,虽说貌若天仙,长得没挑儿,但是个游手好闲的角色,乡下称这种人是老鼠嫁猫——光吃不劳。

张生娶了郭海棠后,对李氏横挑鼻子竖挑眼,后来干脆把李氏休了。李氏从此更勤劳了,没日没夜地干,日子越过越好,不几年就成了骡马成群的大财主。

再说张生和郭海棠懒惰成性,谁也不肯干活,坐吃山空,几年下来把个偌大的家业散净,连饭都吃不到嘴里,美人儿郭海棠硬生生地饿死了。张生无奈,只好拉上枣木棍子要饭吃。

这年腊月二十三,他要饭要到李氏家,李氏隔着门缝一瞧是他,恻隐之心顿生,便叫侍女把他领进厨房,让他尽着饱吃。张生正狼吞虎咽地吃着,李氏进来了,两人一照面,张生羞得脸红脖子粗,一头扎进了灶火里烧死了。

张生到了天上,向玉皇大帝认了错,玉皇就封他为灶王爷,掌管各家祸福。另外,汉族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所以,在封建时代,过小年“祭灶”是一个很重要的活动。

什么时候送灶王爷

民间一般在腊月二十三这天送灶王爷。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因此要祭灶神。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这段时间,民间称之为“迎春日”。

据说,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祭灶时,还要把糖(或蜜)融化,涂抹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曰为:上天言好事。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那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此说法流传的比较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