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过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一起看一看吧

2021-11-20 15:53:14 

传说,年兽害怕红色、火光和爆炸声,而且通常在大年初一出没.所以每到大年初一这天,人们便有拜年、贴春联、挂年画、贴窗花、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守岁、舞狮舞龙、挂灯笼、磕头等活动和习俗.下面是中国人过春节风俗,请参考!

中国人过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一起看一看吧

中国人过春节风俗

腊月二十四

扫尘

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中国人民素有传统习惯.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谐音表达除陈、除旧意愿.

史料

据典籍记载,上古就有年终扫除习惯. 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风俗.按民间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清嘉录》卷十二记载:“腊将残,择宪书宜扫舍宇日,去庭户尘秽.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尘埃’”. 腊月二十四“扫房”,对庭院内外进行彻底大清理.可见,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愿望和辞旧迎新祈求,也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积累在冬季讲究卫生,预防疾病传统美德.

腊月二十五

做豆腐

民谚称:“腊月二十五,磨豆腐.”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风俗.民间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示清苦,瞒过玉皇惩罚.传说归传说,其实吃豆腐渣实则是古代生产力低下,没有那么多好吃,(但有时人们也会买一大筐豆腐以吃其来充饥等).

接玉皇

旧俗、新俗都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 .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赶乱岁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调节社会生活特定时段.岁末年终,人们有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人来说,这是一个闲暇娱乐好时机.因此,人们根据现实生活需要,发明这一特殊时间民俗.

照田蚕

照田蚕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民间祈年习俗.

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有些地方在年三十举行这一活动.

腊月二十六

俗话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肉”或“二十六,割刀头”,说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肉食.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腊月二十七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晦气,准备迎接来年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俗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腊月二十八

年谣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或“二十八,把面发”.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春节张贴之物.

其中贴春联习俗源于古代“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到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有记载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后来,随着造纸术问世,才出现以红纸代替桃木张贴春联习俗.

腊月二十九

祭祖

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崇拜,在中国由来已久.视死如生不仅是孝道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美德.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坟请祖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据汉代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正月之朔是为正月,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这说明,早在汉代中国祭祖活动就已经是春节中一项十分重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