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浠水丧葬习俗 送老

2021-05-04 22:12:54 

据考证,明代以前葬礼比较简朴,自清初朝廷推行丧葬礼仪以来,致使“薄养厚葬”之风盛行,甚至重视“白喜”不亚于“红喜” 。

湖北浠水丧葬习俗 送老

送老

老人弥留之际,子女要守候跟前,叫“送老”,离家很远的子女也必须赶回“送老”。老人去世不叫死,称“老”“老人”。死者咽气时要烧大量的纸钱,叫“落气钱”。

入殓

死者断气后,先“请”到地木板上,象征性地洗一下,穿上三至五层寿衣,最重视的有七层,然后请进棺木中,名曰“入殓”。棺头前放一小桌,上竖灵牌,摆上祭品,点上长明灯,夜晚子侄挨棺而坐,俗称"守灵"。在家停棺一般一至三天,也有更长的。孝子要请道士做“开荐”,主要内容是向天界、地府报告死者籍贯、姓名、生卒年月及生平要事,办理“通关”手续。还要上三牲祭品,击鼓奏乐,唱读荐亡书,随后按尊卑亲疏次序宣传祭文。

出殡

出殡之日,死者子女披麻带孝,捧灵牌,举"哭丧棍"(竹棍上缠着白、红、绿三色纸条),亲戚及来宾都戴孝。抬棺者八人。抬棺的大木杠直径有十五公分左右,长约四米多,名为“龙杠”。

祭龙杠

起棺前,由龙杠师傅把酒祭龙杠。祭杠词因地而异,其中一种是这样的:

"一杯酒祭龙头,文官百相武官封侯;二杯酒祭龙腰,蟒袍带二面飘;三杯酒祭龙尾,儿孙做官清如水......"

领头的说一句,其他人“嘿”一声助威,孝子跪在棺前叩头。

出殡时,沿途鸣鞭炮、撒纸钱。棺木经过邻里乡亲家门口时,邻里及乡亲均放一挂鞭炮为其送行,主家则给烟、毛巾等礼物答谢。经过至亲家门前时,稍作停顿,亲戚家具酒祭奠

新中国成立后,提倡文明风尚,某一时期曾大力推行火葬,但后来未能坚持。现在,农村几乎都实行棺葬。丧葬礼仪有所简化,但基本程序仍然存在,有个别人甚至标新立异,例如在五至七层的灵屋内安上电视、冰箱、摩托、手机等现代日常生活用品模型。